八仙山與谷關勘察

www.flickr.com
這是一個 Flickr 徽章,顯示名為 20100118勘查八仙山與谷關 的相片集中的項目。在此處製作你自己的徽章。

東眼山之旅

www.flickr.com
這是一個 Flickr 徽章,顯示名為 20090606東眼山圓夢旅遊 的相片集中的項目。在此處製作你自己的徽章。

墾丁森林遊樂區之旅

www.flickr.com
這是一個 Flickr 徽章,顯示名為 20091122墾丁暨海生館之旅 的相片集中的項目。在此處製作你自己的徽章。
技術提供:Blogger.

2010年10月6日

牽手讓大家無障礙

 文/「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總幹事 許朝富

  三年前的一個早上,騎著三輪車到了台大的門口,那天是第一年牽手無礙活動的首場活動,等了快一個小時後活動開始,當天參與者卻只有一位輪椅者;三年後,年度開場的關渡賞鳥活動,一個月前名額就被網友們報名額滿了,當天我們動用了三台無障礙大巴士,參與者近一百人,浩浩蕩蕩的「輪椅大隊」在關渡自然公園內形成另一種奇觀。四年來相同的是伙伴團體們對活動投入的熱力不減,不同的是我們今年又帶領更多身障者走出戶外了。

  要讓行動不便的身心障礙者走出戶外,其實有許多面向要去考量,透過牽手無礙系列活動的舉辦,除了讓協力團體(非身障團體)藉此瞭解不同的族群外,行無礙也和大家重新學習如何協助身障者。除了最基本的活動內容設計及場地設施考量,無障礙交通以及適當輔具的協助是這系列活動的特色,但最終仍要考量到不同身心障礙者參與時所可能遇到的問題。
  例如天氣太熱或太冷都對許多脊髓損傷者不適合;有些重度身障者想參加,但要出門都是親人在協助,親人沒空時,再好的無障礙活動都沒法自行出門參加;又例如有三位輪椅朋友是從桃園來的,復康巴士最早也只能早上六點半去接她們,因為不能跨縣市,所以只接駁到火車站,要再坐火車到台北轉搭捷運來集合,這一路真是困難重重!

  在活動中,我們常常注意參與者是否能無礙地享受過程,有時候在聆聽導覽時,一不小心連志工都可能把輪椅者的視線擋住了,而在戶外許多身障者也很容易只是遠遠地觀賞,只為怕還要麻煩別人協助,這些都要靠事前志工培訓中,提醒大家在活動過程細心的觀察,才能更貼心的服務。 

  另外在活動舉辦過程中,我們還觀察到一種特殊的現象,就是在戶外場地時,若沒有無障礙的廁所,我們會搭建起臨時的無障礙廁所,讓參與者不用擔心戶外活動如廁時的問題。但記得在日月潭獨木舟體驗活動時,許多身障者仍「習慣」地克服障礙,去使用有障礙的廁所,可見身障朋友對有礙的環境己見怪不怪,並都有其自身因應的對策。

  常常在想,如果身障者連一天的休閒活動都無法走出來的話,那又怎麼可能會去就業或參與社會呢?也許是坐輪椅的童年少有機會出外走走,讓自己對推動無障礙活動情有所鍾,所以每年系列活動場次,「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一定會出席與大家作伴,透過更多伙伴們牽手,讓走近大自然更無障礙。(本文轉載自「身心障礙者服務資訊網」電子報第94期。)

2010年10月5日

淡水老街上的無障礙服務中心

文/阿里
  淡水的夕陽美景、古蹟文史,鄉土美食等特色,一向是台灣人心中最喜愛的旅遊地點之一,也因此馬偕之路、紅毛城(聖多明哥城)、前清淡水海關稅務司官邸(小白宮)、馬偕墓園、滬尾砲台古堡、漁人碼頭等景點常年遊客絡繹不絕,吸引了上千萬的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


  但這連續五年奪下國人旅遊排名第一名的小鎮,卻沒有一個專責的單位可以為前來旅遊的身心障礙朋友提供無障礙旅遊諮詢服務,實在是相當可惜,因此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於今年(98年)10月30日成立淡水「無障礙旅遊服務中心」,希望可以透過協助行動不便的朋友辦理無障礙旅遊、租賃輪椅生活輔具等服務,讓行動不便的身心障礙朋友來到淡水,也可以跟一般的遊客一樣輕鬆自在地走出戶外、欣賞台灣美景。

  雖然淡水小鎮已是著名的觀光景點,周遭的硬體建設已趨於完善,但在尋求服務中心地點的過程並不順利;淡水鎮的地形本來就是高低起伏的山坡地地面與小巷道路居多,真要找到比較平面的房子與出入口無障礙的實在是不易看到,98年5月間《行無礙協會》工作人員頂著夏日豔陽高照,深入淡水大街小巷找尋辦公室據點,尋尋覓覓前後看了不下20間出租的房子,卻發現暨有建物都有著共同的障礙問題:「階梯障礙」、「出入的門口地基過高」無法克服斜坡道施作,廁所為「標準制式門框架75公分」、「內部迴旋空間小於150平方公分」輪椅無法進出與迴轉等等問題。

  終於,在一番努力尋找下,七月底貴人出現了!淡水長老教會蘇文魁老師引薦禮拜堂、滬尾偕醫館斜對面一樓要出租,讓中心的地點因此塵埃落定,並透過永慶慈善基金會、頂尖科技輔具股份有限公司的協助,贊助行無礙協會一部昇降機與無障礙環境裝修經費,讓服務中心的無障礙環境,從廁所空間大小與通道動線及昇降機的裝設位置、電器開關高度皆得以依照標準施作。

  一時間辦公室熱鬧起來,不時有問路的人進來寒暄問候;門口定位昇降機的結構架好,橫式電動玻璃門窗從馬偕街上可透視到內,兩側牆面亦粉刷的潔白又亮麗,可說是吸引眾人的目光與興味,三不五時還有中外遊客進來打招呼或詢問去紅毛城、小白宮、馬偕墓園、滬尾砲台古堡、漁人碼頭等景點路線當如何走。

  非營利組織工作力行的就是一股為弱勢者的需求提供商業不願做的事,將溫暖與愛直接輸送給服務對象,讓不可能的人、事、物、資源結合並組織起來,且將之轉化為關懷的力量與發揮人性真善美的一面展現出來,協會在經過數月的努力下終於建立了台灣觀光景點第一個無障礙旅遊服務中心,我們期待透過服務中心的建立,可以讓更多身障朋友享受台灣各地美景,也期待能促使公私部門對於無障礙環境的重視。

(作者為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專案經理,本文轉載自「身心障礙者服務資訊網」電子報電子報第117期,更多淡水無障礙服務中心照片,詳見「行無礙生活網」相簿。)

淺談身心障礙者的休閒活動

文/許朝富
  當身心障礙者下船後的瞬間,恐懼的臉孔卻變成了燦爛的笑容,好像整個心都開了!這場是桃園縣身心障礙朋友首度在龍潭大池體驗獨木舟,教練驚奇地發現了這個巨大的變化,這是行無礙舉辦的第五場水上活動了


  五年前我們與生態,環保及社福團體結合舉辦了一系列親近自然活動後,讓身障朋友們有更多休閒生活的選擇。以往在國內,身障者往往只有競技類的運動可參與,例如輪椅桌球,輪椅籃球,網球等,非比賽類的休閒活動一般推廣的非常稀少,故透過牽手無礙的活動後,「靜」一點的活動可選擇走步道、賞蝶、賞鳥等;喜愛「動」一點的則可選擇獨木舟體驗。

  在選擇提供什麼樣的類型活動給身障朋友們時,我們找尋了許多國外的案例,也在進行國際交流時瞭解更多的可能。先進的國家環境的阻礙相對小很多,但輔具的提供更讓身障朋友參與無礙,例如在美國有專為身障朋友舉辦的水上活動夏令營,在四天三夜的營隊中可玩到四種以上的水上活動,並藉由過程讓學員們互相學習打氣,鼓勵彼此走出戶外參與社會;又例如行無礙增專訪一位在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工作的脊髓損傷者-馬克威廉斯,他是在攀岩時不小摔落後成為坐輪椅身障者,但透過復健後,他依然坐著輪椅去攀岩,過自己的生活。

  在採訪國外身障朋友印象最深刻的是加拿大的Stacy,原本就是位玩極限運動的好手,有天酒醉在公園摔傷後成為身障者,坐輪椅的他經過二年的專心復健,不僅走出社會,更在第二年得到殘障奧運滑雪冠軍,後來還被愛迪達廣告選為年度「Impossible is Nothing」的主角,藉此激勵更多人看到生命的可能。行無礙也曾在四年前帶台灣身障朋友到日本富士山滑雪,體驗生平從未有感受的刺激,其實透過適當的輔具協助,都可讓身障者輕易地參與。
  2004年台灣選手參與雪梨殘障奧運時帶回了一張照片,看到一位只能用嘴吹氣就能控制帆船參與比賽,而更多的戶外活動例如垂降、飛行傘、熱氣球、泛舟、高空彈跳等,都有許多身障朋友能一起參與。

  近二年台灣的單車族大量出現,形成一股單車台灣的熱潮,其實單車族和身障族群人口是差不多的,台灣目前有105萬身障人口,加上老人約二百萬人口,這麼大的族群未來需要更多無障礙空間提供他們更友善的休閒生活環境,不管是休閒活動或旅遊,對行動不便來說,都是參與社會很好的媒介,這在歐洲國家更是身體力行地實踐,台灣無障礙環境在以往多偏向公共建築物的設施,如何從點、線、面的全面性友善環境考量,對許多人來說都刻不容緩的事。

(作者為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總幹事、行無礙生活網站長,本文轉載自「身心障礙者服務資訊網」電子報第117期,更多相關訊息,詳見行無礙生活網)

圓一個親近森林無障礙的夢

文/林芸姿

  11月22號,我在墾丁,天氣晴,心情也晴。

  離開了北部陰冷的氣溫,20多位身障朋友和其家人與我們來到了陽光燦爛的墾丁,展開一場充滿南台灣熱帶風情之旅。


  這是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今年首度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無障礙環境勘查計畫中,所舉辦的第一場親近自然無障礙旅遊。在森林志工與受過輔助培訓的青年志工協助之下,坐著輪椅、拄著柺杖的身障朋友輕鬆漫遊在墾丁森林遊樂區的步道之間。陽光透過樹林間灑在我們的臉上,看著參加者滿足開心的笑容,心裡感到一陣暖熱,回想起這一年走遍國家森林遊樂區勘查的難得體驗,我很確定,許多的改變正在慢慢發生發酵……。

圖說:身障朋友墾丁旅遊

  由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等16個民間團體所組成的牽手無礙親近自然聯盟,從95年正式舉辦「牽手無礙親近自然」系列活動開始,連續4年來協助了上千位身心障礙朋友與其家人親近了大自然,然而在活動過程當中也發現到許多自然度高的戶外環境其實存在了很多障礙,不利於行動不便者親近。而面對國內人口高齡化的趨勢與年輕夫妻推嬰兒車全家出遊的需求,林務局認為其有責任要提供一個能普及所有需求、友善自然而又做到無障礙的遊憩環境,讓行動不便的遊客也能夠有機會悠遊山林無障礙。

  於是,林務局在今年初委託了民間牽手無礙親近自然聯盟,針對其轄內18處國家森林遊樂區的公共設施、自然教育中心與服務人員等,進行軟硬體的無障礙環境勘查並提出改善建議,希望引進國外「通用設計」的概念,分年分階段逐步進行設施改善,提供給身障朋友與年老人家更為友善、方便的戶外服務。這項政府與民間初次合作的創舉,象徵了政府開始重視身障者旅遊與休閒生活層次的權益和需求,而在一次次與各個林管處與森林遊樂區人員進行勘查的互動過程當中,我們也得到了林務局工作人員熱情而珍貴的回饋!

  一如許多人對無障礙的陌生與不了解,在第一次座談會上不時有表現出冷淡、排斥的人員,而在幾次安排了遊樂區內實地操作推動輪椅,與透過角色的互換,讓他們親自乘坐輪椅的體驗之後,就明顯感覺到服務人員在看待無障礙這件事上態度已經有微妙的轉變!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一位東部遊樂區的服務人員,她回憶說曾經抱怨一個向她反映無障礙坡道繞得太遠的身障遊客,在經過輪椅體驗之後,想到自己也有可能成為行動不便的人,心裡充滿愧疚,她說每個人都會年老,我們應該都要用感同身受的心情去服務每一位遊客。這位大姐在之後的勘查給予我們細心的協助,更在回到工作崗位之後,立即積極爭取經費迅速作了一些園區內的小改善!


  根據內政部「95年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的統計顯示:身心障礙者平常的休閒活動主要以看電視、錄影帶者為較多。這結果凸顯了:對行動不便的身心障礙朋友來說,走出戶外是件困難的事情,當然更別說是想要親近國家級的森林遊樂區。這次與林務局合作的愉快經驗與收穫,十足振奮了我們,未來希望繼續發展出更多條適合體驗森林的無障礙旅遊路線,嘉惠行動不便的族群。

圖說:身障朋友墾丁旅遊

  仰頭望著墾丁清朗的藍天,我想,不只是身障朋友圓了這個走出戶外、親近自然的夢,我們也正在逐步實現一個推廣無障礙森林之旅的夢想!

(作者為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林務局專案專員、牽手無礙聯盟成員,本文及照片由「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提供,感謝該會慨允轉載,更多活動照片請見行無礙影像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