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山與谷關勘察

www.flickr.com
這是一個 Flickr 徽章,顯示名為 20100118勘查八仙山與谷關 的相片集中的項目。在此處製作你自己的徽章。

東眼山之旅

www.flickr.com
這是一個 Flickr 徽章,顯示名為 20090606東眼山圓夢旅遊 的相片集中的項目。在此處製作你自己的徽章。

墾丁森林遊樂區之旅

www.flickr.com
這是一個 Flickr 徽章,顯示名為 20091122墾丁暨海生館之旅 的相片集中的項目。在此處製作你自己的徽章。
技術提供:Blogger.

2011年12月3日

擁抱山林無障礙-從國外案例與檢覈國家森林遊樂區經驗談起

休閒生活已是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工作讀書之餘,觀看電視電影或欣賞音樂等等都是普遍的休閒活動項目,然而走出戶外享受大自然的洗禮,能夠消除身心靈的疲勞並且獲得能量的恢復,已成為近年來最為人所嚮往的休閒活動。特別是對於身心障礙者、高齡者以及幼兒,與大自然的接觸將有助於身心的療癒整合發展,有效增進身心健康,減少醫療與社會成本。

在《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兒童》這本書裡面提到:「上一代的童年是在自然中渡過,現今兒童卻是每天面對電視、電腦的虛擬世界。人們從有親近自然的特性(biophilia)逐步轉向擁抱與親近影像的特性(videophilia)」,事實上戶外環境無障礙的不足,一直以來是身心障礙者或者失能後的老人失去山林擁抱機會的主因。內政部95年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統計顯示: 「身心障礙者平常的休閒活動主要以看電視、錄影帶者為較多。」這項調查結果凸顯了:對行動不便的身心障礙朋友來說,走出戶外是件困難的事情,因此只能往如同作者所說擁抱親近影像的特性去發展。

2001年美國「國家遊憩與環境調查」針對身心障礙使用者的調查(Richard Louv,郝冰譯 2009),發現他們對於戶外娛樂和冒險活動的參與,等於,甚至多於那些身體健全的人。美國國家公園內對外開放的步道空間中,至少會提供一處標示無障礙通行的步道,而這部分是台灣目前欠缺的,也是我國森林遊樂區與自然步道等戶外休閒環境需要積極發展的觀念:在提供一般大眾休閒之外,同時也應該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提供年長者與身心障礙者參與休閒生活的機會。

所為某種程度上提供年長者與身心障礙者參與休閒生活機會的無障礙環境,至少應包含:明確清楚的標誌指引、來去自如的空間、安全無虞的環境,以及交通與資訊的無障礙;而無障礙的戶外休閒環境是為每個人所設計、準備的,更是身心障礙者回歸人群、服務社會的重要道路,以我在行無礙工作的經驗,我們強調:如果連一天的旅遊都沒有辦法走出來,該怎麼談促進身心障礙者就業及社會融合呢?!

國內在戶外設施障礙的情況

  由於目前國內針對無障礙設施設計主要參考建築技術規則,非建築類的設施仍缺乏相關規範,因此,98年針對18個林務局所屬的國家森林遊樂區進行檢覈工作,一方面採用「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的項目與標準檢覈屬於硬體設施設備的部分,例如:遊客中心、售票亭或自然教育中心的出入口、斜坡、無障礙廁所、停車場等等項目,而另一方面針對戶外範圍則採取使用者的觀點進行實地檢覈,提供發現與建議,例如:園區地圖資訊、指標、解說牌的高度角度、休憩平台的動線、鋪面等等。在進行18處森林遊樂區勘查的實例中,整理出常見的障礙情形,且以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範圍內、外兩者做為分類:

()建築物範圍內的障礙情形:廁所、坡道、出入口、浴室、輪椅席、櫃台、停車位等等都是在戶外休閒區域的建築物中比較常出現的設施,而早期規範沒有標準可以遵循,則是造成目前這些障礙的主要原因。


()建築物之外:除了步道、休憩區、園區內遊客運具、解說牌等四類之外,欠缺整體無障礙的規劃,因此在園區的地圖或引導指標上自然也欠缺無障礙的資訊。


國內外參考規範與案例

一、 我國現有法規

我國的無障礙環境政策開始是為配合聯合國「國際殘障年」的世界潮流,於1980年公佈施行《殘障福利法》,將排除身心障礙者社會不利的(handicap)的無障礙觀念帶到臺灣社會。1997年修正時更名為《身心障礙者保護法》,成為推動無障礙環境最重要的法源依據。1997年國民大會修憲時,將無障礙環境政策納入憲法增修條文中,進而成為基本國策之一。另一方面,1988年內政部在「建築技術規則」中首度增訂「公共建築物殘障者使用設施」專章開始,歷經多次修訂,部分地方政府也自行編製無障礙環境設計手冊。因此目前無障礙環境之建構,從憲法的人權保障層次到具體落實的建築技術規則,雖不盡完善但已經於法有據足供參考。

1:我國身心障礙者與老人社會參與及無障礙環境相關法規

法規層級

中央法規:根本大法

法規類別

憲法

法規名稱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修正時間

94.06.10修正

第十條第七項

國家對於身心障礙者之保險與就醫、無障礙環境之建構、教育訓練與就業輔導及生活維護與救助,應予保障,並扶助其自立與發展。

法規層級

中央法規:法源依據

法規類別

行政/內政/社政

法規名稱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修正時間

98.07.08修正

第二條

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內政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本法所定事項,涉及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職掌者,由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辦理。

前二項主管機關及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權責劃分如下:

……

五、建設、工務、住宅主管機關:身心障礙者住宅、公共建築物、公共設施之總體規劃與無障礙生活環境等相關權益之規劃、推動及監督等事項。

六、交通主管機關:身心障礙者生活通信、大眾運輸工具、交通設施與公共停車場等相關權益之規劃、推動及監督等事項。

……

十二、文化主管機關:身心障礙者精神生活之充實與藝文活動參與之規劃、推動及監督等事項。

……

十五、其他身心障礙權益保障措施:由各相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職權規劃辦理。

第十六條

身心障礙者之人格及合法權益,應受尊重及保障,對其接受教育、應考、進用、就業、居住、遷徙、醫療等權益,不得有歧視之對待。

公共設施場所營運者,不得使身心障礙者無法公平使用設施、設備或享有權利

第五十二條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辦理下列服務,以協助身心障礙者參與社會

一、休閒及文化活動。

二、體育活動。

三、公共資訊無障礙。

四、公平之政治參與。

五、法律諮詢及協助。

六、無障礙環境

七、輔助科技設備及服務。

八、社會宣導及社會教育。

九、其他有關身心障礙者社會參與之服務

法規層級

中央法規:法源依據

法規類別

行政/內政/社政

法規名稱

老人福利法

修正時間

98.07.08修正

第三條

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內政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本法所定事項,涉及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職掌者,由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辦理。

前二項主管機關及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權責劃分如下:

……

五、建設、工務、住宅主管機關:主管老人住宅建築管理、公共設施與建築物無障礙生活環境等相關事宜之規劃、推動及監督等事項。

……

九、其他措施由各相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職權規劃辦理。

法規層級

中央法規:技術規範

法規類別

行政/內政/營建

法規名稱

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

修正時間

98.09.08修正

內容

第十章 公共建築物行動不便者使用設施 (參見附錄四)

法規層級

中央法規:技術規定

法規類別

行政/內政/營建

法規名稱

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

修正時間

97.12.19修正

內容

(參見附錄)

目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無障礙通路
第三章 樓梯
第四章 昇降設備
第五章 廁所盥洗室
第六章 浴室
第七章 輪椅觀眾席位
第八章 停車空間
第九章 無障礙標誌
參考附錄
附錄1 基本尺寸
附錄2 其他設施

在遊憩景點無障礙部分,林務局「森林育樂設施規劃設計準則及案例彙編」(2006)中指出,國家森林遊樂區中遊客中心、行政管理中心、旅館與住宿小屋、廁所、停車位、觀景平台及避雨亭等規劃設計,應考量殘障設施,設置無障礙空間;其次,在內政部營建署「國家公園設施規劃設計規範及案例彙編」(2007)中僅提及,遊客中心或遊客數量多、以親子共遊為主之遊憩區,應設置無障礙廁所並考量結合親子廁所或哺乳室等人性化設計。我們可以發現,以往在森林遊樂區或國家公園設施規範中,對無障礙空間的設計仍偏重在坡道、扶手、導盲磚與無障礙廁所等與建築設施相關的硬體設備,對於整體服務與戶外休閒範圍的設施設備,甚至是完整的無障礙動線甚少考量,同時也缺少對於戶外休閒無障礙的參考準則。

有關步道等戶外無障礙通路的部分,林務局「國家步道系統設計規範-無障礙篇」有相關規定:

1.最大容許坡度為V1:H12,每隔9公尺應設置平台一處。

2.坡道淨寬應在130-150cm之間,供輪椅使用之步道應在步道兩側增設高度65cm之扶手。

3.階梯式不得使用圓梯、螺旋梯,階梯踏面應在30-35cm之間,級高在16cm以下,梯面傾斜度不得超過2%

4.階梯總高差在120公分以上者必須設置扶手,扶手高度約85公分左右。

5.扶手必須能夠承受至少250的重量,並定期檢視其穩固性。

6.步道起訖點應設截水設施,並不得有積水現象發生。

7.步道表面應平整,避免凹凸不平。

8.步道轉折點、起訖點均應設置警示標誌,必要時並應設置護欄,避免危險衝撞的情況發生。

9.為便利行動不便者,在遊憩性質及使用頻度較高的第一類步道應參照「建築技術規則」公共建築物行動不便者使用設施,配合步道定位與使用者需求設置各項無障礙設施。

至於步道附屬設施如解說牌、扶手欄杆、休憩座椅、涼亭休憩區等,尚無針對輪椅使用者或其他障礙類別考慮之無障礙設計,因此,目前主要沿用步道的一般設計規範。若以前述「國家步道系統設計規範-無障礙篇」第9點的規範,確實可以進一步配合自然環境狀況,考慮使用者的需求設置各項無障礙設施。而設置各項無障礙設施最重要的便是使用者的參與,也就是不僅僅是「為」障礙者設置無障礙設施,而是「和」障礙者一起規劃無障礙休閒空間。

二、國外戶外無障礙設計規範

()美國:從人權保障到通用設計的觀念

在休閒領域方面,1963年美國通過「全國戶外休閒計畫」(Nation Wide Outdoor Recreation Plan, PL88-29),並成立戶外休閒局(Bureau of Outdoor Recreation, BOR)。1977年「白宮身心障礙者會議」(White House Conference on Handicapped Individuals)亦將休閒列入白宮會議的16項領域之一,並要求擴大休閒服務範圍,增加休閒方面專業人員的數目。次年又再修正,強調休閒及娛樂服務是復健過程之一,指明在復健設施、公立特殊計畫及執行方案中,必須提供休閒服務(陳建竹 2001)。

1990年聯邦政府通過《美國障礙者法案》(Americans with Disability Act ,ADA),並且在19921月正式執行,其宗旨在確保失能者參與美國人生活的社會主流之權力。這是美國有關身心障礙者保障的基本法規,如同台灣身心障礙權益保障法的地位。

美國一開始也是從公共場所的建築環境開始無障礙改善,應用到步道是2000年前後開始的事情(Beneficial Design, Inc. et al. 2001)。主要係基於機會均等的原則,導入「通用設計」的概念,要求步道規劃設計者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前提下,要顧及身心障礙者的使用能力及機會,考慮使用者的興趣與期待,以及克服步道的技巧與能力。所有使用者,包括身心障礙者多會按照其興趣與能力選擇適當的步道。以下幾項因素會影響個人選擇步道(歐風烈 2007):

(1) 期待的步道經驗。

(2) 個人的能力、技術及專長。

(3) 是否能取得用步道所需的設備或協助技術。

(4) 是否能得到另外專長如導遊的協助。

(5) 使用者是單獨或結伴。

土地管理者應當致力於創造包括所有使用者的環境及體驗,從使用者的立場來考量,這些使用者包括聽障、視障、柺杖使用者、輪椅乘坐者、90歲的老人、體能不足者、身體虛弱者、5歲兒童、憂鬱症者及文盲或不懂當地語言者。美國第一條國家步道的管理者--阿帕拉契山徑保育協會(Appalachian Trails Conservancy, ATC)也同樣提到無障礙步道的通用設計原則,並非指整個阿帕拉契山徑必須要設計給輪椅使用者使用,「通用設計」亦提供移動能力受限、老的健行者、有小孩的家庭以及較無經驗的健行者使用,這樣的設計會讓步道更自然、更易於維護、更容易使用,適合更多人通行。

美國通行局(US Access Board)法規協議委員會(Regulatory Negotiation Committee)公布的戶外開發區通行指南,規範範圍包括聯邦政府管轄公共區域內通往步道、海灘、野餐區和露營區的通路(The guidelines for outdoor developed areas will cover access to trails, beach access routes, and picnic and camping areas on sites managed by the Federal government.),另外美國的建築物障礙法案(Architectural Barriers Act, ABA)也發展出戶外開發區域的通行指南(Accessibility Guidelines for Outdoor Developed Areas),主要係為提供無障礙準則,包括:步道、戶外休憩區道路、海灘無障礙道路、野餐區、露營區。通用設計的步道的設計著重在考量身心障礙者的體力及助行設備,包括輪椅、手扙等的運動,對體力有關的變數是步道坡及休息間隔,影響助行設備運作的變數則有路面、淨踏面寬、路面狹縫、踏面障礙等。戶外開發區通行指南包含下列原則:

(1) 保護資源和環境

(2) 保存經驗

(3) 提供機會均等

(4) 最大通行性

(5) 合理

(6) 要求安全

(7) 清楚、節單、易懂

(8) 一致的

(9) 可執行及可計量的

(10) 儘可能符合ADAAG(ADA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的要求

(11) 以身心障礙者使用為基礎

根據美國通行局的戶外開發地區通行指南,美國林務署也制訂了「戶外休閒通行指南」(U.S. Forest Service Outdoor Recreation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 FSORAG),其目的是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同時,提供最佳的無障礙措施的指引方針。主要內容,包括了適用範圍、定義、戶外休閒道路、野餐區、露營區、其他區(海灘、垃圾桶、觀警台、望遠鏡、停車場、廁所、臨時屋、戶外淋浴設備)。而關於步道的部分,也有專門的「無障礙步道指南」(U.S. Forest Service Trail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 FSTAG),該指南的目的是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同時,提供最佳的無障礙步道的指引方針。

()英國:從使用者的意見促進親近自然的權利

1949年英國即制訂「英國國家公園與鄉村步道法案」(National Parks And Access To The Countryside Act),其立法目的乃是:「規範國家公園及國家公園委員會建置並授與自然保護與地方管理處管理權限之法案,以進行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育區之建立維護,更進一步以法條記錄國家步道之設立、維護使其更為進步,並以法規中規範權限之修改以確保權利之保留,加強環境美化為目的」。

英國鄉村處在2002-2005年中間,致力於落實吸引多元的使用者的檢討(Diversity Review), 2004年開放空間(Openspace)組織也為英國林業委員會作了一份讓森林資源開放給所有人使用的研究。英國鄉村處花費三年的時間蒐集了許多使用者的意見,而擬定了一份行動計畫(Draft Diversity Action Plan),除採納許多團體的建言,也希望找出沒有團體代言的一般民眾的使用者需求,以主動吸引多元的使用者親近自然與鄉村,確保公眾近用鄉村的權利與機會均等。英國鄉村處於200510月公布了一份無障礙改善指南:By All Reasonable Means: Inclusive access to the outdoors for disabled people,旨在協助各地土地管理者與所有者,在有限的條件下盡力改善無障礙的環境,以落實反歧視障礙法的精神。

英國自然署底下的各個組織,依據其保護資源的程度與開放公眾使用的性質不同,而有對無障礙設施有不同的規範與資訊的揭露。例如,英國自然保留區(England's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NNRs),由於其宗旨在保護野生動物環境,因此其自然環境保育優先,對其所屬各保留區的無障礙程度,以個別公告的方式將其區內無障礙設施明確列出來,以供使用者參考。

除了作為上述保障公眾可及性通行權(accessible public rights-of-ways)的基礎之英國鄉村步道法案(Countryside and Right of Way Act)。英國的民間組織非常活躍,並提出了具體的技術規範,最主要的是Fieldfare Trust組織,該組織的宗旨即是在促進身心障礙者親近鄉村的權利。該組織自1997年起設計了一套針對行動不便者在戶外環境通行的技術規範(A Good Practice Guide to Disabled Peoples Access to the Countryside)。並訂立了國家認可的鄉村戶外休閒無障礙標準(Accessibility Standards),如果符合該無障礙標準的步道、通路,就可以申請註冊成為「千禧里程」(Millennium Miles),並標示國際通用的無障礙標誌,英國自然署許多步道都有註明該組織認可的標誌。

這份全國性的無障礙標準,分成三種情況等級的標準,分別是「都市標準」(Urban and formal)、「郊區標準」(Urban fringe and managed)、「鄉村標準」(Rural and working),其中開放性的鄉野和荒野地帶適用於鄉村型的標準,還設計了一份評估檢核系統,幫助土地管理者評估應當適用於哪一種無障礙標準。

此外,還有幾個重要的民間組織,也積極在進行鄉村自然無障礙的軟硬體技術準則的研訂。英國保育信託(BTCV)組織,專門舉辦工作假期,招募志工動手維護環境,其中在步道(Footpath)定義中,即明確指出行動不便者的使用權利(This is a highway over which the public have a right of way on foot only. It is also permitted to push a pram, pushchair or wheelchair, although this may not be practical due to the type of surface, slope or stiles.)而在其步道志工工法手冊中,融入無障礙觀念至每個工法,特別是出入口的設計。英國感官信託(Sensory Trust)組織,還發展出協助身障者前往綠野地區、文化古蹟等不同場域的無障礙規範。前述的開放空間組織還研擬了適用於聽障者的無障礙設計規範。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規範都是從民間團體發展出來,適用於不同障礙者多元的需求,而且內容不僅只是硬體無障礙的改善,尚包含軟體的資訊的揭露、地圖的設計、接觸身心障礙者的網絡(針對土地管理者與擁有者方的),以及身心障礙者如何取得何處有無障礙設施的完整訊息、如何反應需求等(針對使用者需求端的)。此外,特別的是,威爾斯稽查局(Wales Audit Office)也特別設計了一份提供鄉村管理單位使用,有關鄉村近用執行規範的自我檢核表(Countryside access good practice guide checklist),以全面落實開放鄉村讓公眾近用的目標。

()日本:以正常化與復健促進社會融合

1970年日本通過《身心障礙者施策基本法》,明定各種保障身心障礙者權益的基本事項,其中第25條規定:「國家及地方公共團體為使身心障礙者滿足文化慾望,或者使其產生慾望、或主動積極參與娛樂活動、運動,應採取促進有關設施、設備或其他各種條件之整備以及其他必要性措施」(內政部社會司 1989)。20046月最新的修訂中,針對身心障礙者福祉的基本法令,對於反歧視也開始有明文規定。

在無障礙建築環境法令規定方面,1973年日本厚生省開始在全國積極推動都市層面之無障礙生活環境,1981年建設省發表「政府機關建築物考慮身障者設計指針」,強制規定政府興建之建築物需符合無障礙需求,在1982年頒布參考性之「考慮身障者設計指針」,19946月內閣發布「促進高齡者與身障者便利使用特定建築物之建築相關法律」(或稱「貼心建築法」),做為建築物無障礙化之法律依據。在無障礙政策方面,日本於2002年訂定新的「障礙者基本計劃」,以做為2003201210月之間,推動身心障礙者各項措施之依據。依據該計劃,在推動身心障礙政策與措施時,必須尊重身心障礙者的人格與特性,同時要協助身心障礙者與生活的社會相互融合,所以該計劃的特點是以「正常化」與「復健」做為兩大工作主軸。並訂有四個基本方針,分別為:

1 無障礙化

2 建立以使用者為主的支援制度

3 依據障礙者的特性,提供適切的服務

4 推動綜合性的對策措施

相關的重點工作還包括預防疾病與事故,以減少障礙發生;研發及推廣福祉用具;運用資訊科技;改善住宅、公共設施、交通等無障礙設施;增加獨立生活能力以及強化僱用、就業等經濟自主的措施。

國內、外戶外無障礙設施案例

(一) 無障礙服務資訊提供

英國Chilterns AONB提供各步道有關無障礙的資訊,每條步道皆有其專屬的路線圖,以利使用者瞭解各項設施及可及範圍。


(二) 標示

在步道的起點上標示該地點具可及性-英國國民信託文化與自然景點


美國ABA無障礙步道標誌,當步道符合其無障礙要求時即可標示下列標示


(三) 步道設計

除了考量透水的碎石路面外,亦提供堅硬、平穩的鋪面-內洞森林遊樂區


國外針對視覺障礙者提供邊界引導與點字設施


(四) 木棧道與解說牌

木棧道以不破壞自然景觀的施作方式,讓行動不便者也能輕鬆走入森林,解說牌適當的高度不論是輪椅者或小朋友都方便瀏覽。在護欄的設置上也考量輪椅使用者的高度與角度,不會擋住其觀賞的視線。


IBO (Independence Board-Walk ORG Japan) 為日本步道設施無障礙團體。爲了便利身體障礙人士,老年人,推嬰兒車人士在森林中漫步,以民眾認養及社區參與的方式打造無障礙步道,並藉由無障礙步道連接園區內木屋,同時輕巧的去除了木屋前的階梯。

(五) 戶外活動設計-賞鳥平台

針對生態觀察例如賞鳥活動,也考量不同族群使用賞鳥平台而做了通用設計。

(六) 休憩平台

在涼亭與休憩平台設置斜坡,以利娃娃車與輪椅進入休憩的需求,更進一步能利用戶外可及的平台進行活動-內洞森林遊樂區


(七) 復健休閒設施

香港仔郊野公園屬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管轄,是整個香港島唯一一個設有傷健樂園的郊野公園。公園內設有輪椅路徑,並設置園區凸字地圖板,表示出燒烤爐、涼亭、茶水亭及洗手間等的位置,此外,多樣化的復健設施分佈在公園範圍內,使身障者在郊區觀賞風景之餘也可以進行復健活動,是休閒結合復健的例子。


(八) 輔具與交通的協助

無障礙除了硬體設施之外,輔具亦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在戶外的高低落差較大的地方,使用平台式昇降設備;此外,安排無障礙的交通接駁,是現今大眾運輸無障礙尚未普及的狀況下,提供身障者前往戶外休閒環境重要的工具。

在戶外不平整路面的環境中,提供電動輪椅/代步車的輔具,以利行動不便者遊覽-英國countryside mobility

目前國內在無障礙設施上除了參考無障礙設計規範外,更重要在環境動線規劃上的可及性,故除了以往考量斜坡、廁所及停車外,從遊憩的行為來看更加要注意步道鋪面及動線、解說牌、休憩平台、輔具及交通接駁無障礙的整體考量,提供國內外老人及行動不便族群亦能無礙地悠遊於戶外自然環境。


發展與對話

從我自己身為一個輪椅使用者的角度,閱讀國外蒐集的資訊,例如上述美國土地管理局致力於創造包括所有使用者的環境及體驗,從使用者的立場來思考,文獻中甚至說明這些使用者涵蓋了各種感官機能障礙者、兒童、憂鬱症者及對當地語言有障礙者(如外國旅客),這樣的範圍也表示美國在戶外休閒的無障礙不僅只於硬體設施,還有軟體服務的設計。而阿帕拉契山徑保育協會的「通用設計」概念,也是在自然環境與多元使用者的參與中尋求保育、維護與使用的最大平衡,讓更多人可以通行。

這些原則與行動,對於身在台灣的我非常激勵,特別是對於幾項會影響個人選擇步道的因素(1)期待的步道經驗。(2)個人的能力、技術及專長。(3)是否能取得用步道所需的設備或協助技術。(4)是否能得到另外專長如導遊的協助。(5)使用者是單獨或結伴。等等深表贊同,畢竟每個人的體能、嗜好、個性不同,一般人如此,身障者也是如此,戶外休閒區域的管理者不需要設定每一個人都是來挑戰百岳的登山好手,但是若要登山則會有準則、建議與一定的規範;同樣的,對於行動不便者,戶外休閒區域的管理者也不需要設定非得有陪伴者、一定要怎麼走的路徑、要提供甚麼樣的步道經驗,事實上,行動不便者會視個人與環境條件的情況親近自然,所需要的是最大的自主性與選擇權。

英國鄉村處花費三年的時間蒐集了許多使用者的意見,而擬定了一份行動計畫(Draft Diversity Action Plan),主動吸引多元的使用者親近自然與鄉村,確保公眾近用鄉村的權利與機會均等。而林務局在98年開始啟動的「國家森林遊樂區無障礙環境檢覈計畫」就是在進行使用者意見蒐集與評估,先檢視環境的無障礙條件,提供建議的改善項目並發展出五項參考指標方向,便是希望透過不同專業領域的對話之後,可以看見各森林遊樂區擬定短中長程無障礙的行動計畫。

而親身參與日本民間組織IBO的無障礙步道活動之後,更讓我相信,台灣在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身心障礙者可以自在的散步在大街小巷、山林小徑之中,而且,障礙者不是等著別人為我們設計,而是可以更積極的參與友善生活環境的建構,過去四十年因為環境的障礙,我也曾經是一個失去山林的孩子,但是在參與戶外休閒無障礙環境的推動工作中,山林重新擁抱我,讓我震懾於山林的魅力感動之餘,如何持續的邀請不同的專業領域、不同的障礙者對話前進,是接下來更重要的目標。(文/許朝富-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總幹事)


2011年12月2日

芝加哥無障礙公車體驗

如同在台北搭公車的經驗,準備要看那路公車是無障礙時,站牌下面寫著:ALL BUSES ARE ACCESSIBLE,意思是這邊列出來的巴士全線都是無障礙的~

不論是否有輪椅者要搭乘,司機必定會靠邊並降低,讓所有的人都輕鬆方便上下車,前方電動斜坡讓司機不必再下車操作,輪椅者進入後自己刷卡,真是生活無礙!裡面還有更妙的設施在等著

公車司機會提醒要上車的朋友先禮讓斜坡放下與輪椅者進入,依不同車款車內可停至少2到4台輪椅,在輪椅停放區側邊與後面都有椅子,手動即可翻起,那這位朋友停好後怎麼固定輪椅呢?

公車上輪椅怎麼固定呢?答案揭曉,在輪椅到達座位區後,只要將大輪輕輕後退進入,這個裝置就會自動卡住輪子,非常神奇!第一次看到這麼便利的車上電動卡輪固定裝置,這樣司機大哥當然也輕鬆!唯一缺點是電動輪椅不適用

公車站牌的無障礙標示上,這樣的方式明顯又清楚,反觀目前台灣站牌上輪椅的標示很小,似乎不打算讓使用者好找?更不用說許多站牌仍未標上無障礙的標示了~

行無礙2011芝加哥之行-朝富/鯉綺/33

2011年2月18日

森林遊樂區住宿無障礙環境創意設計競賽

緣起
現代人不論是繁忙的工作壓力之後,或者悠閒的退休生活中,總想要親近自然擁抱森林,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氣,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農委會林務局也關注到身心障礙者、幼童、孕婦等多元使用者在國家森林遊樂區內旅遊的需求。
本次競圖基地座落於風景優美、四季怡人的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希冀透過參賽者專業的巧思、創意的視角,設計規劃一個友善溫馨適合全家老小同遊的的休憩空間,營造國家森林遊樂區成為向不同使用者誠心開放的休憩空間,作為國家森林遊樂區內第一個示範性的無障礙住宿參考。

  1. 目標
    • 透過體驗及參與,讓建築設計景觀相關科系學生積極了解高齡社會住宅與休閒環境無障礙的需求。
    • 透過創意與巧思,讓建築設計景觀相關科系學生多元發揮通用設計的概念。
    • 透過獎勵和展示,鼓勵建築設計景觀相關科系學生投入全階段生活無障礙的規劃與設計。
  2. 競圖相關資訊
    • 基地設定
      • 園區介紹: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位於台中縣和平鄉,主峰海拔2424公尺,約為八千台尺,因而得名「八仙」,區內遊園面積2492.320 公頃,森林蒼翠,氣候清爽宜人,十文溪與佳保溪匯流其間,溪水源自深山森林,水質清澈,溪中大小岩石遍佈,處處潺流。自然生態資源豐富且本區於日據時期為 本省三大林場之一,擁有濃郁的林業人文風情,是您假日休閒體驗大自然最佳的去處!(參考來源:台灣山林悠遊網)
      • 基地位置:台中縣和平鄉八仙山事業區林班第100號
      • 構造形式:木構、鋼構、RC、或混合構造不拘,但應與周邊環境及既有設施取得適當之協調性
      • 基地面積:地坪大小、詳現況示意圖(含八仙山全區圖+設計基地圖)
      • 設計面積:以山莊設計為主
    • 場地條件:
      • 氣候條件:八仙山受海拔高度變化影響,園區含括了暖帶、溫帶及寒帶等不同氣候帶。年平均溫度約為18°C,最高溫出現在7月,約26°C;最低溫出現在1月,約12°C;年降雨量約為2,250公釐,以7-9月的颱風季最多,冬季則是乾季,雨量較少。
      • 生火限制:園區內嚴禁生火
      • 供水、電狀況:一般供電,屋內浴室使用電熱水器
      • 道路狀況:在正常情形下,可通行大型遊覽車
    • 設計需求:
      • 能落實於建築施做,評估每坪造價不得超過 12 萬元。
      • 符合人體工學的尺寸、貼近行動不便使用者的動線設計,符合方便、實用、安全等特性。
      • 與週遭環境的融合:例如夜間燈光設計、通風、保暖…等,以及與其他區域間的整體感與活動動線規劃。
    • 設計內容---提供兩戶人家一至二日之居住空間及兩戶間之共同空間,各戶設定居住者如下
      • 一對中年夫妻與父母親,其中父親70歲可柱拐杖或以輪椅代步
      • 一對年輕夫妻與兩個國小階段的小孩,其中妻子完全以輪椅代步
    • 空間需求(每戶)
      • 起居空間:適於4-5人看電視聊天泡茶等
      • 主臥室:附衛浴、臥鋪形式不拘
      • 子女房:臥鋪形式不拘,應附工作桌椅
    • 空間需求(共同空間)
      • 請思考會有什麼樣的共同空間可促進兩戶相識或不相識的人家在這裡獲得更好的度假品質
    • 圖說比例:
      • 無障礙與人體工學表現圖 1/50 以上
      • 平面圖 1/100
      • 配置圖 1/500

      ◎完整內容與報名請上-森林遊樂區住宿無障礙環境創意設計競賽 

2011年2月13日

關於本站

為配合林務局國家森林遊樂區無障礙旅遊環境推展計畫案之執行與宣傳、向社會大眾推廣無障礙旅遊理念,將透過網路宣傳本計畫案,以目前最為網友所接受的社會媒體(social media)如部落格(blog)、臉書(Facebook)、噗浪(plurk)、twitter及Google協作平台架設本案網路宣傳媒體,並與身障服務團體、生態保育團體網站及部落格串連,以達到資訊擴散效益。

網路宣傳分為無障礙旅遊部落和外部網路聯結兩部份,另規劃與林務局之台灣山林悠遊網整合,主要透過電子報與部落格達成資訊分享與宣傳。

2010年10月20日

風城竹塹人文飲食二日遊(二)-新竹


DAY2 新竹市半日遊->城隍廟

看到和煦的太陽就知道今天是我們的幸運日,用完豐盛的早餐後便迫不及待的展開新竹市區半日遊,如何賞玩新竹市區呢?嘿嘿!早已有腹案了,咱們就由新竹市政府出發,途經影像博物館、新竹火車站、新竹之心的迎曦門,再至城隍廟用午膳,待休息片刻,前往玻璃工藝博物館一探晶瑩剔透的藝術世界,如此兼具知性與美食的旅遊安排想必已令人遐想了吧,事不疑遲,即刻出發。

將車輛停妥於市政府旁之停車場後,便徐步向市政府方向前進,在微風輕吹、灑滿陽光的人行道上格外的輕鬆自在,正巧市府廣場有團體正準備著節目的排練,民眾們或站或坐的在其四周欣賞,可惜我們無法停留太久,因為有其他的景點正待我們去探索。

影像博物館
早於西元1933年日治時代,全台第一座有冷氣設備的歐化戲院就建在新竹市,那時她的名號稱為『有樂館』。台灣光復後改為『國民大戲院』,即為『影像博物館』的前身。有樂館之建築形式融合古羅馬與阿拉伯建築風味,是日本殖民政府展示國力的豪華公共建築之一,1944年於二次大戰中遭到轟炸,二樓毀損了約三分之一。

自1946年日本戰敗後,收歸政府經營,除了播放電影外,並舉辦音樂會及入伍徵召等活動,每遇佳片上映必定人潮擁擠,在當時傳統的農業社會中,成為居民生活中難以忘卻的回憶。1980年代新竹縣市分家後,營運面臨了縣市財產的糾紛;復因錄影帶出租店興起,戲院終舊經不起市場殘酷的競爭,而於民國80年停業。

而影像博物館的誕生始以傳承國民戲院之歷史文化經驗,除了播放非主流電影、懷舊電影的推廣外,兼負著電影文物典藏、展示、研究及教育等功能。影像博物館分為前後兩棟,前棟為多功能表演劇場,後棟為靜態影像展示館。

位於中正路上的影像博物館是棟醒目的白色建築物,遠處便看見她的存在,在車水馬龍的市區中有著清新脫俗的美感,美中不足的是,建物的四周為防止摩托車的進入而設有阻礙物,僅有一處斜坡道出入,稍嫌不便。甫入前棟大廳,便感到光影明燦,環顧四周的設計方覺立意不凡,及地的落地窗與大面積的玻璃地磚,映照出明亮的氛圍,大廳中央前方陳列兩台1950年代碳精棒電影放映機,雖然無法了解如何操作但其古樸的原貌,保留著老戲院的歷史寫照,而兩側古典的樓梯則直達二樓,整體建物分外感到大氣。前棟的主體空間為放映大廳,計有一、二樓觀影區共208個座位,一樓設置有機動座椅,可將其收縮為開放式舞台,提供各類藝文活動使用,二樓則為傳統觀眾席座,此棟建物並未設有電梯,所幸一樓的位置亦可使輪椅的朋友們自由的來去,且於前方觀賞電影時完全沒有壓迫感,因為有別於目前電影院的舞台佈置,故可自在的欣賞影片喔。

後棟的靜態影像展示館,可由電影迴廊的走道順勢往裏面走即可到達,館內陳列著影史各時期的攝影機、放映機,及相關影像、音樂文物,定期展示館藏海報、影人文物及各種專題展覽。看著許多古老的機械、剪報以及展示早期的文物,體會父母親早期的生活光景,驚覺科技的進步使我們現代人享受更美好優質的生活,您一定要來看看,必定有絕佳的感受。

好康報您知
新竹市文化局影像博物館
電話:(035)285-840~2
傳真:(035)285-843
地址:新竹市中正路65號
網址:http://www.hmim.gov.tw/
交通:位於中正路上的影像博物館,為聯結東門城、新竹火車站,往西鄰近城隍廟、北門大街等傳統老市區;往東則接消防博物館、青少年館、文化局等。
售票處及文物展示區開放時間:週三至週日,am9:00~pm12:00,pm13:30~pm17:00,pm18:30~pm21:00
電影廳放映時間:週三至週五pm19:00~21:00,週六、週日,早場am10:00、午場14:00、晚場19:00
票價:一般影展部分,一般民眾20元、學生、軍警及團體10元、兒童、65歲以上老人、身心障礙者及一位陪伴者免費;若屬一般影展則身心障礙朋友免費,陪同者半價優惠;若為特別影展時身心障礙朋友則享有優待票,新台幣80元。新竹市民憑身分證免費入場參觀。
無障礙設施:斜坡、廁所(影像博物館前後棟皆設有無障礙廁所,惟兩處之廁所入門處門檻略高,請小心前行。)
其他注意事項:館內禁止穿拖鞋、吸煙、用食、攜帶寵物進館,觀賞電影時請關閉行動電話。

新竹火車站
為何要一遊新竹火車站呢!不過是鐵軌、車頭與簡易的建物吧了,何足浪費時間於此?看官或許不知,『新竹火車站』來頭可不小,她可是全台現存最古老的車站,遠溯及西元1893年,台灣巡撫劉銘傳完成基隆到新竹間的鐵路,迄今已近百年的歷史,民國87年公告為省級古蹟,對於新竹市民而言,新竹火車站有著大家難以抹煞的記憶。

新竹火車站之建築風格與台灣總督府、台北新公園內博物館皆屬同期濃厚的巴洛克式古老風格,其外觀最大的特色是具有兩段傾斜度大的屋頂,再搭配一盔甲式的鐘塔,型塑出城市的風格。車站造型優美典雅,若您還有印象,可記得其建物不時出現在廣告、影片或是藝術家的筆下,類如伯朗廣告中的主景,以及名畫家李澤藩筆下都留有新竹火車站美麗的倩影。

歷經時間的更迭,車站也有別有心意的作了全面維修,將站前及周邊道路的景觀與設施作整體規劃,除了老火車頭新廣場區、站前廣場區及水景區等,一來可欣賞關於火車的公共藝術,再則提供民眾可親近的空間。車站內匆忙的人潮,站外穿流不息的車潮,常讓人忘了歇息腳步、駐足欣賞唯美浪漫的景觀,若有幸親臨新竹火車站,可別留下遺憾喔!

東門城(新竹之心)
位於新竹市東區東門街中正路口的東門城不失其新竹之心的美名,矗立建物之間四周呈傘狀的交通聯接網,由遠處便可欣賞其雄偉,有別於台北的景福門,有種一觸可及的悸動,原以為東門城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熟知在新竹旅遊達人的帶領下,愛玩一族冒著生命的危險,在沒有紅綠燈的指引下勇闖過關,驚險萬分好比在F1賽車場上馳騁威風般,待心神鎮定後,不由得瞠目結舌東門城的歷史淵源。

迎曦東門城屹立在新竹市中心已有一百七十餘年的歷史,被列為二級古蹟,她就如同是新竹市的母親,見證著竹塹城的篳路藍縷,守謢著每一位新竹子弟。新竹古名竹塹,在西元一七三三年由淡水同知徐冶民興建以竹子圍繞而成的竹子城,西元一八二七年竹塹士紳鄭用錫等人奏請改建竹塹城獲准,建立了四座城樓,東門為迎曦門,西門為挹爽門,南門為歌薰門,北門為拱辰門,東西南北門各設炮台,城外挖掘濠溝是為護城河(今之東門大溝),日治時代因為實施街道改正,拆掉城牆與城樓,只留下了東門迎曦門。後經新竹市政府重新整建後,東門城在保持歷史風貌之下,增加了民眾活動空間的設計,呈現出歷史與創新兼具的風貌。市政府經常在東門城前的廣場辦理各項活動,每逢假日總可以看出年輕學子聚隻在廣場,或唱或跳,盡情表演,而過往的人群也從不吝惜他們的掌聲。

沿著拱門往內走又有不同的視野,右側立有以強化玻璃保護之淡水廳築城碑,前方則有長型的小廣場,另有貼心的兩側無障礙環城步道,串聯長型廣場與護城河人行地下道,由此而下,可一定要注意環城步道四面牆邊有著浪漫情懷的詩牆,刻鏤著四首不同年代的竹塹詩篇;再向前行又發現船首石古蹟區,船首型橋墩共有三座,於民國88年4月整修東門牆時,挖掘原護城河段時所發現,橋墩之所以設計成尖凸狀,是希望藉以減少水流的衝擊,至於橋墩兩端傳說的「石棺」,是拓寬橋面時唯恐尖端承載力不足所加設的基座。最後,還有令人驚訝的是,遠方看似像隧道的河道藝廊,此藝廊原為古竹塹城的護城河,到了日治、民國時期改為污水道,民國88年東門城美化案又將污水引開至圓環週邊,此段原污水道改建美化為包含藝廊功能的人行地下道。想不到吧,東門居然有這麼豐富的史料供您細細品嚐。

來到新竹市,千萬不可遺忘探訪這座古城門,除了可以品味幽靜的歷史之美,更可以走進她的懷抱,感受新竹市濃郁的人情味。

城隍廟
走到這時辰,屈指一算也已是用午膳的時間,肚子好餓ㄚ!快沒力氣往前行了,但一想到城隍廟的小吃,不由得提振精神欲直搗龍穴,大塊朵頤一番。

一到城隍廟的周圍就看到人車紛忙的來回穿梭,要一窺裏頭的美食可是要有門路的喔,其入口處眾多,但若輪椅族的朋友可要仔細聽了,由「好再來餅店」隔壁的巷子進入保證您暢行無阻(好再來餅店與其他商家的門牌皆為中山路75號),巷內較為狹窄、人潮相當擁擠可要小心行走,而映入眼簾的小吃攤應有盡有,除了當地有名的米粉、摃丸、肉圓、鴨肉麵等,尚有魷魚羹、魯肉飯、肉粽、粿粽、挫冰、果汁等美食,多到您不知選擇那一種。

到城隍廟記得要「過五關」,所謂的過五關就是一口氣吃下五種新竹美食,特別吧!但別急,吃飯前一定要虔誠的禮佛,城隍廟前未設有無障礙設施,但我們無懼於地形之阻礙,仍持最單純的心祈求城隍爺的保佑。

話說新竹都城隍廟位於市區菁華地帶,建於清乾隆十三年(西元一七四八年)至今已有二百五十餘年的歷史。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年)淡水、新竹、新竹分治,新設台北府,管轄淡水、新竹、宜蘭三縣,府治設於新竹的原淡水廳署,原屬縣城隍廟亦晉升為府城隍廟。光緒十六年(一八九0年)全台宫民選擇新竹城隍廟舉行護國佑民、除災惡等祈醮法事,於是新竹的府城隍爺便封為「都城隍威靈公」,所以新竹城隍廟的位階也由「府」提升至「都」。

城隍是司法神所以有部下亦有六個執行官,分別為文官、武判、牛頭、馬面、枷神、鎖神、七爺、八爺。都城隍廟的官階相當於陰間的省長,香火十分鼎盛,清朝光緒皇帝還曾頒賜「金門保障」匾額,係相傳中法戰爭時城隍顯靈抵禦外敵有功,這塊匾額也成為廟中的重要文物。後殿的中央是祭拜城隍夫人,由於她地位如同王妃,故有兩位宮女隨侍;左方是祭拜城隍的大、二少爺,右方則為祭拜註生娘娘。

城隍廟懸掛在咥樑上的大鐵盤,據說是城隍用來算計人世罪惡,所以兩旁對聯寫著「世事何需多計較,神天自有大乘除」。提醒著世間人舉頭三尺有神,明城隍廟的建築規模宏大,香火鼎盛在台灣有「新竹城隍爺、北港馬祖婆」的稱譽。廟中雕飾及門前石獅皆為名師作品,極具藝術價值特別值得一看。

城隍廟香火鼎盛,香客絡繹不絕,來此一定要前來祈求心中事喔,誠所謂「有拜有保佑」,城隍爺必會為您虔誠的祈禱加持。

哈哈!終於到了可以大塊朵頤的時候囉,既到了聞名的新竹當然不可錯過其特產,所以我們便在城隍廟內的連家阿婆攤位大開殺戒,店家連忙為我們整併桌椅,我們則搶食炒米粉、貢丸湯、肉圓、魷魚羹湯,說來奇特,還真的與眾不同ㄟ,米粉的外型較為粗獷、肉圓的皮Q內陷豐富有彈性,有新竹風格喔!酒足飯飽後,來杯清涼退火的仙草茶,真是人間極品!

交通報馬仔
國道中山高速公路新竹交流道下→接光復路往車站方向行駛→轉東門街後直行至中山路即可抵達城隍廟

好康報您知
據新竹達人報料城隍廟內好吃的美食:
* 西市汕頭館 販賣各類麵食、生鮮火鍋、可口炒菜(最特別的是特製摃丸) 新竹市林森路246號
* 編號92號 販賣摃丸、扁食等

玻璃工藝博物館
不知您是否曾欣賞過百貨公司展示櫃的琉璃作品,「琉璃」兩字,是中國古代對玻璃的稱呼,隨著時代與科技的演進,玻璃工藝已化為日常生活可及之代用品,以及擺設之藝術品。若未到訪新竹的玻璃工藝博物館,那就可惜了!因著地緣因素與人文條件的關係,造就新竹地區為玻璃工業的重鎮,新竹的玻璃工藝源自早期玻璃工業的殘餘轉移,於日據時代,台灣玻璃事業,是以生產工業儀器、醫療器材和其它生活必需為主。爾後逐漸從工業玻璃分化出部份資源從事具有藝術內涵的玻璃產品之生產。此外,甚至有人利用工業玻璃的碎片,燒製出有趣的動物造形,無意間為消費者所青睞而鼓舞了少數人離開工業玻璃,自力經營小規模的生產單位,從事裝飾用的玻璃生產,此即藝玻璃工的開端。

而玻工館的成立,在於結合文化與觀光資源,協助新竹玻璃產業升級,讓我們參與並瞭解新竹玻璃產業的開發與應用。館內除了陳設玻璃作品外,還積極推動工房教學,讓民眾在視覺的欣賞外,還能進一步觸摸與創作,以貼近玻璃創作所帶來的另一種震撼。

玻工館於1999年12月18日正式開館,位於新竹公園西北方。館內之總樓地板面積約一千九百多平方公尺,兩新舊樓房中夾有小天井。緊鄰玻工館園內各項休閒設施,有孔廟、動物園、體育場、長青學苑、新竹假日花市等,皆是市民休閒所在地,由館外來看,四周的景致優美,有小橋流水、垂楊林立,並有涼亭可供歇息,但停車位卻是個麻煩的問題,街道兩側皆停滿車子,所以停車可是要靠運氣喔!漫步走入玻工館,心情不由得舒緩了起來,因為廣場面積頗寬敞,人多都不會覺得擁擠。玻工館建物有兩樓層,由一樓大廳便可尋找到樓層空間位置的導引資訊,以及展示內容的查詢服務,一樓不定期的會展示國內外玻璃藝術家的作品,看到每一件生動活潑的成品,不由得敬佩起這些藝術創作者,怎能將玻璃燒製成如此完美的境界,此外,通過中央走道旁便有女廁(男廁位於二樓),位於女廁旁還有一個神秘的空間-禁閉室,此為保留憲兵隊(禁閉室)的原址,也保存拘禁者所使用的器皿,共有八件歷史證物,轉換為玻璃作品,在觀看的同時,想像當時的情境。

別急,慢慢看,還有二樓精彩的作品,透過工作人員的協助下,我們由中央走道前端的一道神秘門通往電梯的入口,二樓多為常設之展示室,展示的內容亦是包羅萬象,諸如玻璃史(含括世界、中國、台灣),真可謂立足台灣、放眼全世界,頗具宇宙觀,也將新竹的玻璃產業文化作了完整的說明,當然,對於玻璃的創作、藝術裝飾技法也做了清楚的呈現,有關玻璃的前景展望與科技的結合展示,讓人眼神為之一亮。一定要介紹的是,在兩棟新舊樓房的中庭間有座玻璃橋,行走其間有些擔心,也有些興奮,充滿新奇的感受,這是一定要親身經歷才有辦理體會的ㄟ。

雖是意猶未盡,但仍得短暫告別這迷人的城市,多樣的新竹,在不同的時節裏都有令人驚豔的感受,為常人所熟知的內灣的螢火蟲、鐵路、野薑花,北埔的聚落與冷泉等,都讓人回味,下回愛玩一族會再引領各位前往,且拭目以待囉!

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
電話:(035)626-091
傳真:(035)626-093
地址:新竹市東大路1段2號
網址:http://www.hcgm.gov.tw/
交通:請下新竹交流道後往市區方向直行,看見高架橋後,請切至外側車道,走高架橋右側平面道路(請勿開上高架橋)第二個紅綠燈左轉(公園路),繼續前行即可到達。
收費停車場:東大路高架橋下停車場、公園路、東山街、食品路段(東山街至博愛街)。
開館時間:週三至週日,am9:00~pm17:00
售票時間:am9:00~pm16:30
導覽專線:(03)950-7711
票價:一般民眾20元、學生、軍警及團體10元、兒童、65歲以上老人、身心障礙者及一位陪伴者免費
無障礙設施:斜坡(請注意進入館內之斜坡前端並不平整)、電梯、廁所(男女廁皆設有無障礙廁所)
其他注意事項:館內禁止攝影

延伸閱讀
觀光旅遊資訊
交通部觀光局:http://www.taiwan.net.tw/
新竹市政府觀光網:www.hccg.gov.tw
竹風無限網:http://wireless.hccg.gov.tw/
行無礙生活網:http://www.sunable.net/
新竹市身心障礙協會
新竹市脊椎損傷者協會
地址:新竹市愛文街26巷40號
電話:(03)5263099
傳真:(03)5263718
新竹市肢體傷殘自強協會
地址:新竹市福德街17巷2號
電話:(03)5283639
傳真:(03)5424188

風城竹塹人文飲食二日遊(一)-新竹


一提及『風城』絕無第二聯想──新竹
因著地理環境與文化歷史的洗禮,孕育出新竹迷人的風情
而其小吃名聞遐邇,想到米粉、摃丸便令人食指大動!
言及竹塹的人文更是叫人心醉神迷~

新竹市不僅是科技城,亦是一個人文薈萃,文風鼎盛的城市,同時多種語言族群融入,讓這個城市呈現出豐富獨等的文化,既擁有豐富的文化歷史內涵、也擁有多元化的海岸生態以及高科技的產業。其東、西、南、北及香山區,即便是名不見經傳的街道或是人、物都有著耐人尋味的古老故事,值得細細品嚐。近年來的城市規劃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有別於您所想像的新竹,在沿海十七公里生態休閒海岸觀光帶,更是一絕,WILL愛玩一族將帶領您一窺其奧妙。

DAY1 新竹十七公里海岸線->老爺飯店

新竹市沿海十七公里海岸線北起南寮,南至南港,屬離水堆積海岸,說起眾人熟悉的南寮漁港,早年滿船漁貨的盛況已不再,與其他海岸線港口同樣遭遇到嚴重的泥沙淤積問題,漁港多年前便靜極思動轉型為休閒觀光功能。海岸線上千公頃的潮間帶是北台灣最大的海濱溼地,孕育了大量的蝦蟹螺貝類,復以擁有漁港風貌,新竹市海岸結合生態與休閒規劃了八景,自北而南有新竹漁港娛樂漁船碼頭、看海公園、海天一線看海區、港南運河、紅樹林公園、風情海岸、海山漁港觀海台、南港賞鳥區。

新竹漁港娛樂漁船碼頭
自國道1號新竹交流道下,沿著122縣道(即新竹市光復路)直行,經東大路橋接往東大路後繼續直行,約1.5公里即可到達。

俗稱新竹漁港的南寮漁港,是新竹地區最大、漁獲量也最豐富的一座。碼頭區域遼闊,停車應不是難事,甫入碼頭便看到帆船點點搖曳海面上好不愜意,一下車便可感受到海風直撲而來的鹹腥味,以及不算小的風勢從四面八方襲擊而來,若沒穩住肯定被海風吹起拋至海中。沿著碼頭邊的人行步道極寬、亦稱平坦,步行其間快意自在,也可找一定點看看海面閒情的船兒浮載著,讓思緒停頓此空間,或看著遊客攜家帶眷溜狗在旁玩耍,讓我們也忍不住的逗弄狗狗相當有趣。

因新竹多風的環境下,在漁港旁的廣大綠色草坪上,看到許多一家大小和樂的飆高風箏,也有眾家好手在此表演具有聲音與視覺效果的技術風箏,遇此勝景怎能放過,馬上火速飆輪椅參與這場盛宴(但請小心草坪銜接處不平,需小心駕駛),看到別人自在的將風箏升起,但在自己手裏的風箏卻是欲振乏力,幾經革命後才找到訣竅得以升空高飛;尤其是技術風箏,兩手總是不聽使喚,無法自在的操縱,一不留心便失了準頭且與他人的風箏糾纏不清,好加在有教練的協助,否則真是難如登天,看來要在此地一展雄風可不是件簡單的事。

餐飲訊息
熟門熟路的老饕皆知靠近南寮漁港的東大路底兩旁,集結了許多海鮮餐廳,不怕愛吃海鮮的饕客撲了個空;另外,於新竹漁港娛樂漁船碼頭外亦聚集了許多販賣餐食的攤販,餐食的種類繁多、任君選擇。

看海公園
為保有欣賞海景的良好視野,及與海景相互融合之景觀,看海公園就是不錯的選擇,以大片的草原作為該公園最主要的地貌。遠眺該園西側隨風飄逸的鯉魚旗,似乎是招呼著遊客的熱情雙臂,而寬闊的草坪則可坐、可臥欣賞海景,看著寬闊的視野所有的煩惱煙消雲散,看海公園正等待您的親臨。

好康報你知喔,海岸線旁設有自行車道,自漁港環保公園起至鹽港溪口南岸區,長度約十六公里,包括自行車道及人行步道。沿線行經:漁港、防風林、看海公園、海天一線看海區、港南風景區(港南運河)、紅樹林、風情海岸、南港賞鳥區,各有其特色及風貌,堪稱北台灣沿線風景最具特色之自行車道。假日不妨全家一起來體驗一下哦!

海天一線看海區
海天一線看海區地處高出海平面約20公尺,擁有良好之眺望海景條件,除可欣賞到貝聿銘建築師所設計以傳統產業玻璃特色為外牆之環保局辦公大樓外,身處其間讓人想安躺在欣賞海景的草坪上,傍晚夜幕來臨前,可行經步道遠眺海岸與天際合而為一的自然奇景,感嘆大自然的奇景人生夫復何求!而晚霞映照著海面,漸層的橘紅色采霞包圍著四周,微小的我們彷彿被她竉罩,讓人情緒舒緩、身心安頓,如此美景讓人有如進入天堂般的自在。
沿海十七公里的海岸景緻實在是太迷人,您一定要親臨感受喔!未來必可與美國矽谷旁的十七哩海岸互相輝映。經過一天的海景之旅,該是修養生息、儲備戰力的時候了。(文/小怡)

障礙,消失在英國的漫步中(二)


神秘的RADAR 鑰匙
在英國待了一個月的時間,相信很多人會好奇出門在外,對一位輪椅朋友來說,廁所可是個大問題!而若非親自去走了一趟,還真是無法深入地看到這麼多有趣的設施及服務。

在英國有個皇家殘障組織RADAR,他們主要工作便是針對英國身障福利的促進與爭取,而最有趣的是他們有對外提供無障礙廁所鑰匙的申請服務,也就是若您符 合申請條件,只要支付一些費用,便可申請到一支你的RADAR 鑰匙,而這支鑰匙可以開全英國2千多座公共的無障礙廁所喔!如此一來,不僅廁所不擔心一般人去佔用,更讓每位殘障者都能確保使用的權利!

愛丁堡的貼心服務
常聽朋友說,去英國也千萬別錯過蘇格蘭,由於地理位置偏北,更是有別於英格蘭的美麗景緻,說什麼也要來去瞧瞧唄。

坐了幾小時的火車,我們終於來到蘇格蘭的愛丁堡,在朋友的建議下,我們也決定上這愛丁古堡逛逛,才不白走這一遭。同樣地我們搭了黑色無障礙計程車上去,來 到古堡前可真是感受到它的歷史與宏偉。在城堡入口右方即有售票口,一問之下發現殘障者全票、陪伴免費!嘿,又是個新發現。原來他們表示殘障者視為一個獨立 的個人,而陪伴者因為是代替國家來協助,所以是免費,夠炫吧!

才一買票,服務人員便請我們先在一旁等待古堡內人員的協會。約莫2分鐘後,從側門開下了一輛我們叫復康巴士的9人座廂型車,高大又留著光頭的英國人,穿著 蘇格蘭裙走了下來,熟練地打開車後門,放下斜坡後,再推我進車內。一切的服務過程十足讓你感到舒服又貼心。原來在古堡內參觀路線是上坡,為了方便輪椅觀光 客,可由復康巴士接送到古堡最上方,然後可選擇自行慢慢逛下來,或需要時也可隨時請服務人員呼叫車子來服務。

到了數百年的古堡內雖然也有階梯,但都會協助提供放置斜坡,或提供無障礙的動線便利行動不便者參觀,甚至在古文物的說明介紹上,還有點字設備,對於來自世界各國的觀光客來說,提供了最無障礙的服務。

即便是在這古堡或大家所熟知的大教堂,坐輪椅的我都能無礙地享受到這趟藝文氣息濃厚的英倫之旅。在英國的漫步,著實讓我身為一個台灣的殘障者非常的驚訝,不僅是人文景物上的震撼,對於殘障者的對待與尊重,更讓人打從心底的佩服。